乡村课堂 | 当乡土社会遇见艺术力-公共艺术实践在黄梅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4-10-24 16:45:39|浏览人次:506

    2024年10月14日至10月17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2101、2102班的41名同学来到了黄梅县大河镇香炉山村,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公共艺术策划》课程实践。同学们深入社会基层,走进美丽乡村,进行深入调研,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并将这些宝贵的经历转化为公共艺术活动策划及艺术作品。

黄梅简介

    黄梅,作为黄梅戏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禅宗的发祥地。禅宗的六大祖庭中,四祖寺和五祖寺都坐落在黄梅。黄梅戏的韵律、禅宗的深思以及太白湖的波光,共同构成了黄梅香炉山的迷人风景。香炉山村坐落在大河镇永安水库上游的湖畔,环湖而建,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共有385户家庭,总人口为1296人。这个小村落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

黄梅县大河镇香炉山村-鸟瞰

 

黄梅县大河镇香炉山村-金色稻田

 

01|乡村寻访:千寻乡音

    初到香炉山村,副村长吴雪松为大家介绍了村落情况,随后,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一同走进了村民的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对村落发展的看法。通过与村民们的亲切交流,同学们对香炉山村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和淳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同学们将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最终策划出反映香炉山村特色和村民生活状态的公共艺术活动及作品方案。

香炉山村副村长吴雪松介绍村落情况

 

刘颖老师授课

 

课程老师与副村长吴雪松带同学们走访调研

 

同学们与村民亲切交流

 

欣赏村中乡村艺术单元

 

02艺术共创:凝聚共建意识

    在地性作为《公共艺术策划》课程中的重难知识点,为了同学们能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运用。课程邀请了来自北京的建筑师李昂,结合实践地黄梅县香炉山村的地域特点,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场以“乡土材料及其应用”为主题的讲座。

建筑师李昂讲解乡土材料的运用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公共艺术策划的完整流程及乡土材料在公共艺术活动策划中的可应用性,老师引导同学们利用竹子和稻草共同创作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并以此为核心策划一场村民、同学共同参与的田野篝火公共艺术活动。

同学们进行汇报

 

共同探讨策划方案的执行

 

    在同学们不懈的努力,老师、工匠以及村民们的共同协作下,大家共同完成了由竹与稻草创作的造型,并将其矗立在了香炉山村的田野中。

材料准备

 

在田间进行造型

 

在田间进行搭建

 

齐心协力运往田间

 

合力搭建作品

 

师生与村民合照

 

    10月16日下午,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公共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吴茜,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陆超,公共艺术系主任余青莲及公共艺术专业教师陈惹、王楚城抵达香炉山村,观摩《公共艺术策划》课程阶段性成果,并与同学们及村民共同参与到篝火晚会公共艺术策划活动中。

    夜幕降临,篝火晚会的序幕徐徐拉开,火光的跳跃点燃了现场的激情。那些在策划之初的忧愁、在创作过程中的辛劳,都随着火焰的舞动而烟消云散,留下的唯有团队的凝聚力、珍贵的回忆。

点燃篝火

 

03实地调研:塑造乡村美学

    课程中,师生一同拜访了与牛群为伴的村民、在土地上播种希望的菜农,以及以石为伴的石匠。在调研过程中,大家积极与村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美的理解。

    通过仔细观察村民的日常劳作细节,感受到了香炉山村独有的、与时代不同的美学特质,这里富含最原始的文化表达形式,为当代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赋以动力。通过与村民深入的交流和观察,收获的不仅是对公共艺术策划的深入理解及丰富的调研素材,更是与村民之间的深厚情感。

    同学们也将继续用自己的创意与热情,加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行列中,共同缔造美美与共的艺术乡村。

 

考察时间:2024.10.14-2024.10.17

实践成员: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2101班、2102班全体同学

实践地点:黄梅县大河镇香炉山村

带队老师:汪甜、黄雅丽

公共艺术策划实践课程老师:刘颖

 

特别感谢

此间良仓

东湖杉美术馆

香炉山村全体村民

公共艺术策划理论课程老师:夏梓

公共艺术策划实践课程助教:刘雨沫、丁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