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个“星”朋友 | 公艺在行动志愿服务队开展关爱孤独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一)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5-04-24 00:34:54|浏览人次:48

“星星的孩子”是谁?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这些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所以也常被人们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难以与外界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凝聚着无数的心血和努力。

 

活动时光

    4月23日下午,公艺在行动志愿服务队六名志愿者石雨欣、王造艺、佘友湘、蔡林娜、桑杰卓玛、程茹雪带着艺术的温暖与善意,用一节“我的自画像”美术课走进武汉市守望星园孤独症家庭互助中心,开展关爱孤独症青年的志愿活动。

 

    武汉市守望星园自闭症互助服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其创办人童琴瑞是一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服务中心的自闭症儿童平均年龄在17岁左右,其中最大的有25岁。该组织致力于帮助孤独症群体获得在社会上自力更生的能力以及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接纳。

 

    童琴瑞老师向志愿者们介绍了服务中心里孤独症青年的手工艺术作品,一副看似简单的手工画凝聚了孩子和老师们两年的心血,这不仅仅是一副作品,还是孤独症患者前进的一大步。

 

    走进守望星园的教室,志愿者们瞬间被这里热情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所感染。她们微笑着、轻声细语地和孩子们打招呼,慢慢拉近距离。

 

    在“我的自画像”创作环节,小雨老师首先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自画像的概念:“自画像就是画出自己,把自己最特别的地方画出来”。志愿者们化身耐心的“小老师”,手把手地引导孩子们观察镜子里的自己,用画笔勾勒出眼睛、鼻子、嘴巴的模样。有的孩子大胆地用夸张的线条描绘发型,有的则用五彩斑斓的颜色填满整张画纸。

 

    当一幅幅充满想象力和童真的自画像完成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志愿者将孩子们的作品依次展示,还鼓励大家向新朋友介绍自己的画作。虽然有些孩子的表达含糊不清,但他们的眼神中却充满了自信与骄傲。

 

    这次特别的美术课,不仅为“星星的孩子们”带来欢乐与希望,也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关爱与奉献的意义。

    未来,公艺在行动志愿服务队将持续开展此类志愿服务活动,希望用艺术搭建沟通的桥梁,让更多人关注孤独症群体,和“星星的孩子”交个朋友,给予他们温暖与陪伴。

 

如果你也被这份温暖的友谊所打动,欢迎加入到交个“星”朋友行动中来!可咨询以下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