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公共艺术学院教师戴嫚荣获国赛一等奖!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2-11-26 11:54:07|浏览人次:1353

    近日,公共艺术学院视觉设计系教师戴嫚荣获2022未来设计师∙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创赛)全国一等奖

    2022未来设计师∙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赛事每年举办一届,具有广泛影响力,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项目》,是各高校参与竞赛排名的重要赛事之一,旨在推动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创新,培养一流的设计师资。

    公共艺术学院视觉设计系教师戴嫚及其团队以《字体设计》课程历经重重选拔,经历校级,省级,全国预赛,全国总决赛的多重考验,从365所高校740参赛课程中脱颖而出,才有了最后自苦寒而来的硕果。

荣获全国一等奖

课程信息

    《字体设计》课程是在公共艺术学院视觉设计系下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以“汉字作为方法”为指引,积极探寻汉字字体设计技法的实践道路与中国文化介入设计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字体设计关注生活、表现时代、服务社会的能力。

课程名称:字体设计

教学团队:戴嫚 柳林 张慧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开课年级:本科二年级

视觉传达专业《字体设计》

课程负责人 戴嫚

课程创新思路

    说起《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创新,缘起于2016年参与了李海平老师《汉字字体设计原理》一书的出版。在此之前国内的汉字字体设计理论一片空白,许多高校通常把西文作为教学重点,或是用“字体图形化”代替汉字字体设计技法。教学内容单一、片面,理论知识粗浅、零散。

    由此产生的第一次《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就是通过《汉字字体设计原理》一书,重构了汉字字体设计的理论知识结构,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汉字字体设计的技法,加强了对汉字的间架、结构和编排等技巧的训练,提出了字体设计课程由“技”入“创”的教学理念

    在这种重基础、厚文化的教学实践下,学生课堂上设计的字体作品格调大大提高,大量学生作品被作为优秀案例载入《汉字字体设计原理》一书。如今这本书也被许多高校选用为《字体设计》课程的教材,被出版社多次加印。

    但逐渐,新的问题产生了,“为什么这么用心用力地讲课,部分学生依然觉得字体设计难度太大,在后续的课程中喜欢选用英文编排而规避汉字字体创作?”

    我开始思考重构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特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整个课程进行再梳理、再剖析,将知识体系结构化,分级建构为五大模块,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的多元性,结合线上自学和线下专题研讨,密切结合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进一步引入行业专家及企业导师讲座、授课贯通教学,使知识案例化、实践可视化、评价多元化,锻炼学生的分析、应用、评价等高阶学习能力。

字体设计课程知识体系

课程成果

课程专题讲座

教师及学生获奖

科研结项

获奖心得

    站上讲台不难,站好讲台不易。“如何站好讲台?”这是作为教师一生都需要钻研的课题。以前我总认为学识渊博就是好老师,但传道、授业、解惑,不但需要有深厚的学识功底,还需要精进教学方法,能应对专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这要求大学教师需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公共艺术学院第一届教师讲课竞赛

一等奖获得者戴嫚老师讲课现场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第六届教师讲课竞赛

一等奖获得者戴嫚老师讲课现场

    利用每一次参赛的机会,多学习一点别人的长处,这就是我参赛的动力。从第一次接触教学创新大赛,尚写不出一篇完整的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眼睛还只盯着每一个45分钟的课堂。到通过学习,知晓了一门课程必须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入手,通过反复观察和思索,才能找到学情的痛点,做到“以生为本”。还需要针对学情痛点对课程教学进行重构和设计,从内容、实施到考核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将教学做到扎实、有效。《字体设计》课就是希望能通过短短的一门的专业基础课,为学生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为大国设计培养未来设计师。

    教有佳境无止境,踏实走好教学工作的每一步才能持续精进。接下来,我会持续做好课程建设,关注教学创新,帮助更多年轻老师在教学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学生作品

《年轻有为》

视觉传达2001班 刘珊珊

 

《热烈而又坚定》

视觉传达2001班 林贤芝 

《节俭养德 杜绝浪费》

视觉传达2001班 聂诚志 

《协和万邦》

视觉传达2001班 张焱妮

《不负光荣使命》

视觉传达2001班 任立新

《漫漫长路》

视觉传达2001班 林贤芝 

《一带一路》

视觉传达2002班 陈秋颖 

《文以载道》

视觉传达2002班 林沛瑶 

《依法治国》

视觉传达2002班 肖毅能

    公共艺术学院始终坚持以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为路径,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在政策支撑、平台打造、发展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